风起,万物皆可AI时代即将来临|报资讯

发布时间:2023-06-19 10:42:05 来源: 雪球网

吹泡泡逻辑首发原文链接

人工智能今年的爆发影响太大了,不只是股票,还有各行各业。


(资料图片)

先看从英博数科CTO吴东的一段分享来展开。

大概意思就是说这波AI浪潮,让业内很兴奋,但是业内看来人工智能已经经历4、5波了,从图灵那时候开始,每一波都是过几年落下去,上一波浪潮还是在2012、13前后的深度学习,就在去年底今年初,OpenAI的ChatGPT火爆之前,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眼看着又要落下去了。如果关注互联网行业的话,会知道很多大厂的AI实验室在去年底今年初都要关掉了,而随着ChatGPT的火爆又重启了。从全球共振的角度能看到这波人工智能的拐点,通用人工智能兴起了 ,其智能水平在一些机构的大体评测下,已经超过了80%人的认知和对话水平。每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都是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蒸汽机、电力、PC、包括这波大模型带来的影响都是如此,所以人类社会确实遇到了一次巨大的机会。

其实从吴总的分享不难看出,人工智能已经不是太新鲜的东西,一波波很像股价的运行,都是在周期性潮起潮落,这一次也就是年初,大厂们即将准备当“周期股”来关闭实验室的时候,OpenAI带着行业把见顶变成了中继,直接开启主升了。

这也解释了这一次为什么科大讯飞、360等公司拥抱人工智能这么快?产品每个月都在快速迭代,从吴总说的不难看出,二级市场觉得是新东西,行业里早就研究、积累多年了,也经历了太多的潮起潮落。

上篇提到的德赛西威,今天大概看了一下,作为英伟达在国内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供应商。在2018年,就与小鹏汽车、英伟达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L3级自动驾驶技术。

德赛西威近年来的业务增长都是绑定英伟达的缘故,因为车厂选择英伟达的方案,就会用德赛西威的配套。但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芯片迭代需求也很高,德赛西威就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跟上英伟达的节奏。

再看看2020年4月27日,小鹏P7正式发布上市,这也意味着德赛西威首款基于英伟达Xavier自动驾驶域控制器——IPU03正式量产。不管是因为疫情,还是因为行业整体发展的问题,总之这个深度绑定的合作我翻了一圈资料,除了取得了先发优势,并没能让其吊打竞争对手。(所以说这里,我也能看出来英博数科想做汇聚全球顶尖科技的思路,是通过先发优势去做快速建立属于英博自己的护城河,而不是抱着先发优势睡大觉)

既然标题是写万物皆可AI,一方面是能感受到各行各业拥抱人工智能的态度,如何降本增效、构建商业模式、产生盈利,一方面是二级市场的追捧对AI的火上浇油。

昨晚一则新闻说的是四川路桥“搅拌站集控式AI生产系统通过验收,可实现混凝土全自动生产”大家又在调侃AI+混凝土都来了,AI+养猪,AI+烧香,AI+万物还会远吗?

看到这条新闻,我打个电话给某三甲医院的熟人,了解到近些年一直有公司在拼命的复制影像资料,在一些科室做合法数据采集(其实以前好像叫辅助诊疗)。

我又联想到有个斯坦福医学院的教授,是被称作“免疫疗法之父”史蒂芬·罗森博格教授的博士后学生,最近十年都在用类似中医的推理方法和西医的具体手段去研究激活自身免疫去控制肿瘤。而当前指南的更新速度又远远慢于免疫学的发展,所以他过去在义务帮助病人的角度,积累了上千例完整的病例数据,他说:以前站在对病人受益的角度,某些情况下四期病人是需要做手术的,而很多一刀切的规定就是不能,做了可能对也可能错,但是不去做在工作角度肯定没错。

但是也有一些积极探索的主任级别的医生会认同他的思路,比如以前协和某位主任、广东中山某院的主任、河南某三甲医院主任等。但整体还是配合的医院太少,主流都会习惯性问:从数据角度五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如何?那么这个教授也是个奇才,他就较劲埋头搞了十年,今年应该就会发论文,用1000+病例数据,来展示这个五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数倍于传统医院展示的数据(他没授权,我不好提前乱说数字,以后以SCI论文为准吧)

我问他的助手,比起慢慢让主流认可,有没有考虑做个大模型弯道超车,他助手嘲笑我,他就是学计算机的,早研究了,不太适合,又不是要炒作。这种个性化的1000+怎么能做大模型?除非在制备某些灭活XX和PDL1染色等角度,来训练模型怎么看染色片(很多医院都是报个百分比,他研究的是要看肿瘤和免疫之间的博弈关系),就好像两只股票同样是涨幅5%,但是日内分时和资金多空PK一定是不同的。

说到这里,我就是把这个故事讲一下,个人理解他这个数据应该是属于很稀有的语料,但是太个性化和1000+太少,估计还做不出模型,但是如果有可能,做一个五年生存率预测模型应该是可以的(市场未必有这种需求),但真的也是万物皆可AI。毕竟360发布会上都提了汽车修理工大模型了。

医疗这块篇幅展开过多,我就是今天打了好几个电话给各个医疗行业的人,想了解下产业落地的情况,目前看来医疗由于有其复杂性,可能落地起来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机器人行业就比较好理解了,《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提到了上海要试试数字蝶变行动,里面也涉及了区块链、web3.0、工业机器人、元宇宙等。这些有政策的领域往往都会伴随着机会。

再比如金桥信息这个高度太高,虽然前面一直在参与却不给机会调整写,最初觉得有点虚,但是在我看了一篇文章后改变了观点,就是某暴力催收巨头倒掉后,金桥受益,金桥又因和法院、蚂蚁的关系,可通过法院专线、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方式去合法催收,故事逻辑也能圆,不过这个位置更没有写的兴趣了。

总之AI+时代正在到来,相信未来的一段时间,各种 AI+会让你啼笑皆非,就像AI+混凝土一样。

正写着,前面留言联系的某知名汽车媒体总编辑给我回电,我就还是口语化把大概观点补充上,作为对AI+汽车方面,提前了解下偏车厂专业人士的观点吧。如果真的市场关注到这个方向,我再继续跟踪。

通电话后的梳理,可能有些疏漏。大概意思就是说,无人驾驶业内搞了好多年了,不是新东西(和吴总的观点类似)各家也有纠结、争议,关键在于怎么去实现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目前智能化这些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做的略领先点,体验上也不好。像特斯拉、小鹏、华为、长城、蔚来等车型自己都开过,还没感觉到那种颠覆性改变。(可能未来几个月行业内让他感觉到明显变化的时候,可以从专家角度再给我讲讲,毕竟人家带我试乘试驾比较容易。)

在这个过程中小鹏有点掉队,应该是吃亏在大方向上,L4我们现在还谈不上,起码在接近L3方面以地平线为代表,也很难。主要是道路太复杂了,眼前现实点的就是快速路从A到B,超车、并线、上匝道,这种可以实现。(我不由想到当时关注到一篇新闻说当时中国最大智算中心落地,何小鹏称2025年小鹏汽车进入真正自动驾驶时代,也就是说小鹏和阿里云在乌兰察布合建的智算中心在搞自动驾驶模型训练,可能太烧钱了。这个掉队能不能反超,可能也要看人工智能的风能不能快速烧到这个行业吧。)

以百度为代表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也需要政府支持、降低成本,技术和政策也缺一不可。

百度认为可能到2027年这个阶段可以有比较大的进展,他个人觉得2025年实现快速路的高阶无人驾驶有一定可能性,但是要想完全松手,无论从政策、体验、技术上,暂时还看不到可能性。

百度在亦庄的测试也是限定道路,目前华为也在有演示型号在搞,目前这个行业的发展也得持续关注上下游、芯片、软件、雷达等的进展。

上面这段通话的整理可能不全面,也可能有错误,大概意思是,2025-2027年应该是无人驾驶L3这个级别的能看到明显变化的阶段,而实现无人驾驶,需要政策、道路基建、技术发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努力,不知道这波人工智能的风口,能不能倒逼政策和行业的行动速度,起码在大模型领域,我那篇文章已经分析到了目前管理的前瞻性和精细化,让我们密切关注AI对所有行业和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和改变吧。

本文涉及太多专业的内容,都用口语化表达,二级市场的老师看个大概就好了,如需深入了解行业,可以参考专业文献。

吹泡泡逻辑首发原文链接$科大讯飞(SZ002230)$$德赛西威(SZ002920)$$金桥信息(SH603918)$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3 华夏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37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